咨詢經驗
已被瀏覽4934次更新:2021/10/21 9:50:46有0人參與評論
咨詢次數(shù):2 次
咨詢費用:400 元
案例類別:創(chuàng)傷事件
運用的技術:認知療法
案例簡述:
花兒(化名),女,高三學生。6個月前父親突然去世。當時她在學校上課,老師告訴她趕快去家里看看?;丶业穆飞希A感到可能是父親出事了。
因為1年前父親經濟壓力過大,經常喝酒、發(fā)脾氣,和母親及家人吵架,整個家庭動蕩不寧,雞犬不安。
她懷著恐慌不安的心情跑步走到住家小區(qū)。第一眼看到的是車頭戴著黑紗的“運尸車”。她的心咚的一下,腦子里一片空白??吹接H人們悲傷哭泣的表情,聽到嘶叫嚎哭的聲音,她沒有一點觸動,不知道是悲傷還是喜悅。
父親葬禮那天,她感覺身邊的一切很陌生,只是一種冰冷凄涼。自己的眼神失去了往日的光澤和靈氣,看到的人都不像是以前的那樣清晰。自始至終,她沒有一滴眼淚,麻木淡漠,什么都不想了。
父親走后的這些天,她每天沉浸在過去和父親的爭吵、仇視、不懂事頂撞等的回憶自責中。心里很難過但沒有一滴眼淚,很想哭又哭不出來。
她陷入了這種不能自拔的狀態(tài),情緒低落,厭學,上課注意力不集中,胡思亂想,夜間難眠。整天就像行尸走肉,渾渾噩噩。回家還要照顧媽媽的情緒,假裝開心,若無其事?!狿sy525.cn
咨詢經過:
通過2次認知行為治療,改變了來訪者對失去意義的重新認知。咨詢過程中,來訪者哭泣很傷心,結束后感覺很輕松,終于釋懷了。——525心理網(wǎng)
經驗感想:
處理喪親創(chuàng)傷,最后的告別非常重要,從潛意識認識到父親去了另一個地方,和父親做真正的情感分離。
喪親處理,需要與逝者切斷連結。
有學者認為,喪親者乃由逝者身上撤回依附,察覺對逝者的連結,并予以切斷,生命活力才得以重現(xiàn)。喪親者需要面對自己的連結、完成情緒處理過程,以到達不再依附,以及重新展開新關系;當哀悼工作完成之后,自我才會自由且不再受陷。
假如當事人尚停留在與逝者矛盾,或罪惡感、愧疚感的關系下,則精力也將停留而不能轉移,因而形成延遲或夸大的悲傷,這種復雜的悲傷反應,需要特別的關注和處理。
喪親悲傷是人類的普遍行為反應,是一種分離的焦慮。
喪親者不斷地“談論”逝者,能夠幫助他“澄清思緒、處理未完成事件及走向未來”,因此而建議:心中常懷逝者,則能走過悲傷路。
另外,更多學者認為,個人在家庭中成長,家庭系統(tǒng)與動力影響個人對生命與死亡的認知;家庭成員的悲傷反應與態(tài)度,也會在家庭內交互影響,因此強調咨詢工作的對象不只是個人,而要重視“家庭”。——525心理網(wǎng)
原創(chuàng)作者聲明本篇經驗系本人依照真實經歷原創(chuàng)(已保護來訪者隱私),未經許可,謝絕轉載!
本文最近訪客